新规指出,若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除对个人混投行为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外,对单位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的行为,规定**可处5万元的罚款。对生活垃圾收运单位、处置单位不遵守相应规范的,分别规定**可处10万元、5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单位经营服务许可证。
今天上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兵分两路,分别在上海两个区对居民小区、工厂和垃圾中转站等地方进行了实地采访,带你一起去实地看看垃圾分类首日的上海是怎样迎接这场分类革命的。
在实体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新规执行的首日,不少小区、工厂内的垃圾分类在前期充分宣传与试推行的准备下,目前垃圾分类已实现有序推进。在此过程中,部分小区、工厂内的旧分类垃圾桶也正在加速推进替换工作。
除此之外,记者还采访了解到,在新规执行之前已有部分不执行垃圾分类的商家受到了罚款等行政处罚。
由点及面19年逐步推进,有的城市群众获得感不强
早在2000年,垃圾分类工作就已启动,由8个试点城市,到26个示范城市(区),再到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推进。
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
2014年,住建部、国家**、财政部、原环保部、商务部五部委又联合推进了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的试点工作。
2018年初,住建部印发通知,要求2018年3月底前,46个重点城市要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作内容,量化工作任务。
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介绍,目前,46个试点城市均制定了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其中近30个已出台垃圾分类相关法规条例或管理办法,明确垃圾分类链条上各相关方责任。已有22个城市由市委书记或市长担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城市都开展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
张乐群说,上海、厦门、深圳、杭州、宁波、北京、苏州等城市,已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与此同时,住建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云表示,目前,全国总体的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限,一些城市仍停留在基础层面,现行的46个重点城市仅占全国城市数量的7%左右,同时这46个重点城市的进展不平衡,有的城市群众在垃圾分类方面的获得感并不强。
知晓率低、投放准确率低、资源利用率低
记者调查发现,分类知晓率低、分类投放准确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等“三低”问题,是垃圾分类的“拦路虎”。
在北京市南三环的一个小区,居民李大爷提着一袋厨余垃圾走到楼下,面对标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毫不犹豫地将袋子扔进了“其他垃圾”桶内。像李大爷这样的居民仍是多数,有的居民表示“不知道要分”,有的说“不知道怎么分”。
在广州,生活垃圾实行“四分法”: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不少市民其实并不真正知情。广州市民唐小姐困惑:嗑瓜子吐的瓜子壳是餐厨垃圾还是其他垃圾?用过的湿纸巾是可回收垃圾还是其他垃圾?
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孙新**说,2000年,北京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北京市有30%的街道、乡镇创建了100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将不光对单位,也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
但目前,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准确投放率较低。“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厨余垃圾理想状态应该至少分出20%的量,实际仅为5%。”北京市城管委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说。
“**难的是分类的正确率,真正能达标的只有30%至40%。”参与合肥市垃圾分类试点运营的一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混装混运”打击了一些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好不容易分好类,垃圾车混在一起就拉走了,完全白干了!”北京市民王女士表示。
合肥试点地区的一位街道干部反映,由于缺乏处理场所,日渐增多的餐厨垃圾“无处可去”。此外,有毒有害和大件垃圾的末端处理也往往“没有着落”,**终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挫伤群众的垃圾分类参与热情,影响分类体系建设。
记者调查发现,对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的处理,不少地方是空白;在可回收物中,高价值的有机构愿意回收,低价值的少人问津,且专门回收机构分散不均,难以满足处理需求。按照国家要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网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应是相融的,但现实中这两张网的衔接时有断点、堵点,造成“混为一团”。
王力汽车网[www.cn-truck.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王力汽车网)"或"来源:转载"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和丰富读者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管理员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